logo
首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

硕士研究生教育

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年)

时间: 2021-03-26来源:

一、学科概况

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托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能够胜任各级农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制定、解释、执行,农、牧、渔、加工企业管理,以及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管理,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现有专职研究生导师30人,其中18人具有高级职称,7人具有副高职称校外行业导师共有41人

现有农业管理领域在校生357人,其中全日制71人,非全日制286人。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用远程视频方式,招收研究生176人,其中全日制51人,非全日制125人;毕业全日制研究生27人,就业率96.6%,在领域内就业9人;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3。(申请提前毕业)

二、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农业管理全日制研究生中有21名党员,占该学位点研究生总人数的百分比30.43%(21/69),2020年申请入党人数22名,较2019年(7人)增长15人。在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有173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为所在地的社区稳定和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学位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思政工作:

1)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依托课程思政教改项目,推动专业与思政同向相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

(2)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研究生党、团组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导师在学术活动中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

3)实施党建学思论坛、社区党建课堂、经典微评论等亮点精品项目,落实辅导员支部融合联动研究生党建长效机制和师生支部结对共建。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按照新农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严格遵守校、院两级的导师选聘办法,实施校内校外导师联合培养,校内固基础,校外培能力。引入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优秀青年教师10余人从事研究生课程教学,举办“紫荆学术论坛”和“丁颖工商管理论坛”等学术报告145场。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

3)聘请知名校友和企业高管担任创新创业和人生导师,建立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务员、校友“五维”联动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

4)研究生奖助情况: 2020年,1位同学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根据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定期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调整和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进一步落实了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负责制

2与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密切联系、深度合作,建立了“省级+校级+院级”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群,聘请企业精英担任行业导师,精心组织实践教学,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建立2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新增聘任41名校外行业导师。

3)积极开展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首批国家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总计327门)“鱼菜共生智能农业经营虚拟仿真实验”;完成2018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验收工作。

4)率先实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00%双盲评制度,建设校外评审专家库。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按照国家、省、学校、学院等各级管理部门的规定,严格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17名全日制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开题报告完成率,开题完成率为100%;中期考核完成率为100%毕业生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一次通过率为93.75%,论文实行双盲评审,通过率是97%不足之处为缺少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受疫情影响使得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个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未能充分与农业管理实际结合。

六、改进措施

   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完善培养单位课程体系改进、优化机制,规范课程设置审查,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进一步推进校外行业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